

2021-02-08

次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在 5000 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中提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十三五’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成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
“五彩八桂,壮美家园”,在广西这片积淀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之中,如今的壮美广西境内形成了12个世居民族: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回族、彝族、水族、仡佬族。
泱泱八桂就像一座天然的博物馆,将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民族服饰、建筑、音乐、美食、工艺、器物……在这里,可以探索少数民族文化的神秘面纱以及身临其境地感受广西各民族文化各个方面的独特魅力。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西世居各民族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12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广西民族文化。无论是在农业、手工业方面,还是在文化、艺术方面,各民族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推动了广西这个统一体的延续与发展。广西现有的12个世居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性,有着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很好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面对现代化的浪潮,古老的世居民族文化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冲击,很多文化现象会消失不见,也许会永久湮没。为了历史的铭记,应尽快尽可能完全地将当前的文化现状进行高精度的影像摄制,让这些原汁原味的场景得以最大限度的留存,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以下简称我社)策划并拍摄制作了《广西世居民族影像志》大型人文纪录片。
《广西世居民族影像志》是首次全景式、集成式地展现广西12个世居民族影视作品,内容丰富、画面精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自然之美贯穿整部作品。《广西世居民族影像志》取材于原汁原味的广西世居民族生态环境,囊括了全部广西的12个世居民族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劳作篇、节庆篇、服饰篇、美食篇等内容。通过文化的视角,对广西境内世居的各民族文化进行了有效的挖掘和整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广西世居民族影像志》能够成为广西一张文化名片,为广西各世居民族粘贴上人文标签,不仅能够配合国家及自治区关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政策。同时,还能将世居民族的灿烂文化传承给下一代,能让各民族之间能够有世世代代和谐的大环境,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增进国家认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了确保《广西世居民族影像志》项目应有的历史使命和文化影响力,在项目的前期制作上,聘请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大师、优秀中华文艺家梁庭望、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民族史、壮学与瑶学学科带头人李富强、广西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广西民族学会、广西瑶学会副秘书长俸代瑜等资深顾问、广西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王布衣作者进行撰稿,保证了《广西世居民族影像志》项目在学术性、专业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等等方面的水准和创新。
在拍摄制作上,结合我社的文化资源及广西的地理优势,在征求部分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调研、前期采访、外景勘察,同时大量阅读文献资料、观摩影像资料后逐渐形成具体细致的拍摄方案,并召集专家对项目进行了几轮论证。论证过后的摄制之路漫长而艰辛,摄制组的实景拍摄地遍及区内12个世居民族聚居地区,采访不下百人,拍摄了大量的素材,较为完整和全面的记录下广西各少数民族方方面面的生活影像。
《广西世居民族影像志》与优秀的民族文化一脉相承,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记录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民风与优美景色,很好地体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文化价值,有利于人们深入地了解广西世居民族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欣赏广西优秀民族文化的精髓。
第九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入围名单中,《广西世居民族影像志》榜上有名。